2016-04-19

其實也只是一顆樹

走在根本不起眼的角落
一棵大樹吸引了我
其實只是再平常不過的景色
先拍再說吧

把片子沖出來檢視一番
覺得大概就這樣了

偶然的一個無聊的夜
突然有一些特別的想法
看著做好的印樣
進暗房吧

Tree
樹型仍舊英挺
帶著些浮刻的節理
帶著些日本風味
染色交給了 Sepia Toner

去除手法
去除想法
其實也只是一棵樹

2016-03-13

心中的風景

一個下午,獨自開著車奔馳在河堤旁的道路…
「是陰天」心裡淺淺地說著。

停了紅燈,望向天空的雲,卻是盤算著河堤那方的風景是什麼。
離開了等待後,找了個地方把車停好,打算一揭那暗藏另一方的神秘是什麼。

就很像尋寶一般

踏上了河堤放眼望去,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是很一般,灰到不行的場景,可能連相機都不會想從包包拿出來拍下的景色。但看在自己眼裡,想在心裡卻是愈看愈趣味,像在看一首沒被演奏過的交響曲的總譜一樣,每看一次心中所會激起的想法或聲響就愈來愈完整,直到自己把它詮釋出來為止。

拍攝完成,回家沖完片,在暗房裡面對的冷靜,才是真正的開始。這是對於自我影像的再思考,當印樣印出來那一刻起,大概就開始在回顧拍攝的情景跟想法,接著進入放相的過程,就是慢慢在重現當時心裡的設想那個譜面,甚或再加入一些表情與動態,像是開一場沒有聽眾的音樂會,直到整場演出完畢,心裡才會默默地出現迴響在空氣中的 Bravo 與孤獨的掌聲。

A-proof
(接觸印樣後掃描,這是底片最原始的最忠實呈現:註 1)
Untitled
(最後放相完成的版本)

總有人說,陰天之不適合拍黑白;與其說是無知,還不如說是自我逃避或能力不足。

就像當時的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35)一樣,被當時的小提琴名家 Leopold Aeur 認為不可能演奏而拒絕演出,最後卻被勇於嘗試的 Adolph Brosky 演奏出來。即使是在當時仍受到時代的冷落與忽視,最後卻隨著時間而大鳴大放。(註 2)

我總告訴自己,與其後悔沒拍,不如拍了才後悔。
也別因為別人而拍,那自己心中的風景,才真正是自己的。

(全文同步刊載於 Facebook 網誌)


註 1:接觸印樣:直接以負片接觸相紙,不修正反差曝光,再將相紙顯影轉成正相的方式。
註 2: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by Itzhak Perlman

2016-02-23

2015 年隨身相機回顧

我的兩台隨身相機各是 Leica M7 與 Minilux,都是底片機,總一起放在一個小小的隨身包跟著一起出門,常是彩色加黑白或是兩個不同 ISO 值的組合,方便攜帶,也常常當看到什麼畫面時,就是一掏就拍,拍完再收回口袋,對於畫面的獵取非常快速,寧靜且不容易被發現。

以下是 2015 以隨身機拍攝的照片回顧:

Untitled
香客
After Typhoon / Panciao, Taiwan.
風災後的華江河濱
Untitled
濕地的草
Untitled
雲境
Untitled
漂流
A Foreigner standing beside the window of selling Chinese medicine
藥局前的印度人
Rainy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印象
Untitled
山間
Untitled
破窗
Untitled
操場上
Darkroom Enlarged Print
虛實
Cloudy Beach
雲與海
The Man
攝影人
Camera girl in coffee shop
窗邊
Untitled
路邊
Untitled
Fisherman

瀑布前的釣客

不同片幅與大小的相機,拍攝的意義與方式都各有不同,也因此會產生不同的風格。雖然平常還是比較喜歡以中或大片幅相機拍照,但因為 135 相機仍有著非常輕巧的特性,雖然捨棄了一些畫質,但它依舊讓我著迷,而且成為隨身不可或缺的工具。

後記:上列照片多以自己進暗房手工放大後再掃描成檔。


作者簡介:

鴉片丹

華語流行音樂作曲人
業餘攝影人

Flickr
Facebook
作品列表